塌方現場 圖:CFP
9月20日,中原路西三環交叉口坍塌現場
  《新聞1+1》2014年9月23日完成台本
  ——道路塌方×15=?
  (節目導視)
  解說:
  自來水公司說,目前沒有發現問題。市政工程管理處說,沒有發現問題。環城快速西三環項目部說,與我們無關。一條馬路半年來連環塌方15次,原因至今不明。
  鄭州市巡防隊綠東村中隊隊員 李明:
  站的這個地方都是空的,要這樣繼續下去,早晚都要有人傷亡的。
  解說:
  大貨車也掉坑裡了,交通也中斷了,市政府副秘書長也拍桌子了,問責機制也啟動了,但至今仍無人對此負責。
  《河南商報》記者 徐方方:
  到底追責問責,有沒有查到責任主體是誰。
  解說:
  一條雙向八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總投資24.9億元的環城快速路,為何總是塌了又補,補了又塌?《新聞1+1》今日關註,鄭州西三環“塌塌不休”何時休?
  評論員 白岩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在鄭州有一個西三環路,今年4月份經過很長時間的大修之後重新通車,但是在西三環,截止到今天之前,在這半年的時間裡頭,連著塌了14次了。我們來看看一些局面都是什麼樣的。
  我們先來看5月6日的時候,大卡車陷裡頭了,塌方嘛;6月21日的時候,自行車繞過這個塌方的地區;9月2日的時候,公交車車輪掉進去了;9月15日的時候,出租車差點掉進去,不管是什麼車,遇到這種連續14次的塌方,恐怕都會遇到難題。因此,在過去的時候,鄭州人一見面可能像所有的中國人都一樣,每天都問“您吃了嗎?”,但是現在經常有人不得不問,“今兒又塌了嗎?”,就是指的是關於這條路。城市當中一條路,如果不斷出現這種情況,對整個的出行當然影響很大了,聽聽市民的感受。
  鄭州市巡防綠東村中隊隊員 李明:
  這個就是出租車掉下去的坑,還不到一星期,一星期前公交車掉進去了,今天搶險車又陷進去了,搶險的掉這邊了,這邊又陷下去了。站的這個地方都是空的,要這樣繼續下去,早晚都要有人傷亡的。
  白岩松:
  太可怕了,早晚就要有人傷亡,但願這樣的預測完全不靠譜,而且不會變成現實。但是接連塌方之後,也果真就出現了“神預測”。為什麼叫“神預測”呢?我們來看看昨天的鄭州當地的報紙,塌14次了,指的是9月20日那次,就是第14次,是奔著吉尼斯紀錄的節奏嗎?專家說“離15塌不遠了”,果真,今天早晨發現又塌了,第15次。
  解說:
  “塌塌不休”、“塌塌塌塌塌塌塌”、“第13次塌”、“第14次塌”、“離15塌不遠了”。
  本臺記者 王冰:
  我現在是在中原路和西三環的交叉口,在今天早上6點的時候,我身邊又形成了一個新的地面塌方,現在這個大坑的面積大概有20平方米左右,深度在4米左右。現在坑裡全部都是散落的路面,還有被砸斷的水泥管。據我們瞭解,在這個大坑裡邊有兩條交叉排列的燃氣管道,幸運的是這次塌方並沒有對燃氣管道它造成影響。
  解說:
  由於塌陷占據著大部分路面,目前僅有雙向四個車道可以通行,路口的交通十分擁堵。
  出租車司機:
  (路口)本來基本上不堵車,現在半個小時了,還過不去(信號)燈。
  記者:
  路口要過半個小時?
  出租車司機:
  我從下橋到現在已經半個多小時了,三十多分鐘了。
  記者:
  這個情況持續了多長時間了?
  出租車司機:
  應該有四五天了,從圍擋圍起來就堵啊。
  解說:
  今天上午的坍塌點,位於西三環與中原路交叉口附近,4月初至今將近半年,根據鄭州當地媒體報道,僅這個路口的塌方就多達10次。媒體甚至根據塌方點繪製了“雷區”分佈圖,“這路開車感覺就像在玩掃雷游戲”、“路面都是坑坑窪窪的,這是剛被炸過?”、“坐BRT公交,跟開拖拉機感覺一樣。”
  距離今天塌方處10米的一個藍色圍擋內,還有另一處沒處理完的塌方,這個大坑出現在9月20日凌晨,當時一輛貨車停在這裡,準備運送之前,從塌坑挖出來的瀝青路面,沒想到後輪突然陷進路面,又形成了一個深約2米的大坑。
  鄭州市巡防隊綠東村中隊隊員 李明:
  這個坑就是出租車掉進去,還不到一星期,一星期前公交車掉下去了,今天搶險車又陷進去了。
  解說:
  除了這個路口的10次塌陷,建設路西三環立交橋下,坍塌3次,西三環與沁河路交叉口曾坍塌1次,與長江路交叉口坍塌1次。
  徐方方 《河南商報》記者:
  西三環包括長江路、西三環沁河西路,還有西三環中原路,加起來總共是第15次塌陷。
  解說:
  整條西三環上,下陷的路面不難看見,相對於擁堵的交通,司機和行人更擔心的是自身的安全。
  記者:
  您從這過擔心嗎?
  公交車司機:
  多少有一點兒,這麼大的車,害怕有時候再壓塌了。
  市民:
  我兒子在這塊兒住,我還說以後你開車千萬註意,別一下路又塌了,這也不好預料啊,誰知道它啥時候塌。
  解說:
  昨天鄭州市政府已啟動地下管網全面排查綜合整治工程。
  白岩松:
  一定會塌這個事好預料,什麼時候塌的確不好預料,否則的話就不會有前兩天鄭州當地媒體的“神預測”了。
  其實面對這種非常苦惱的事情,當地的某些幽默感,不管是媒體還是網友也都迸發出來,比如說你看,雨天塌,晴天也塌,領導不註意的時候塌,領導都拍了桌子了,你還塌,這簡直是一個豆腐渣工程。其實這一段話前四句話我都非常同意,但是第五句我堅決不同意,為什麼呢?如果是一個新修的工程,你塌一兩次可以叫豆腐渣工程,但是這種重修完了之後的工程,一塌塌15回,你要再叫它豆腐渣工程,就是對豆腐渣工程的侮辱了,應該叫豆腐腦工程,太軟了,更重要的豆腐腦的這個“腦”還應該是煩惱的“惱”,不僅是百姓煩惱,我估計主政者也相當的煩惱,否則不會拍桌子。
  但是拍了桌子說堅決追責,問題就在於是現在不知道責任是誰,就是說一個案子出了,我要嚴懲凶手,然後接著有人問了誰是凶手,那我還真不知道,這事比較麻煩。
  接下來我們要連線一位專家,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的副秘書長李學軍,李秘書長您好。
  李學軍 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您好。
  白岩松:
  一條路半年15塌,您看到這樣的消息的時候直覺是什麼,同時直覺和專業的知識告訴您分析有可能原因的目標在哪兒?
  李學軍:
  我看到這個消息以後,這是非常不正常的。作為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道路頻繁發生塌陷,不僅對城市居民生活、城市的形象造成影響,同時也嚴重威脅著城市的安全。不光說是頻發,即便是偶然的,也應該是非常嚴峻。
  白岩松:
  秘書長,直覺,您覺得原因有可能在哪兒呢?
  李學軍:
  我想這個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們應該分析造成塌陷一定是具備了先天的空穴、洞穴的這種條件,構成這種條件的。
  現在發生在鄭州市的西三環路,我想這個地方一定是在鋪滿了密密麻麻的市政地下管網,長期服役的地下管網一定是形成了積重難返的問題,比如說管道的泄漏,具備了沖刷地下土層的這種外力條件,再加上後期的地下工程的施工,包括道路的施工,這種人為因素加劇了塌陷因素形成的這種速度。所以說,我們想追蹤塌陷這種原因的形成,一定是由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多方面構成。
  白岩松:
  這個人為因素恐怕還要再加上一點,就是當出了問題的時候,相當於道路已經把自己底下所蘊藏的隱患自首了,自首了之後你為何沒有進行詳盡的調查,迅速地找出原因,甚至痛定思痛,哪怕路停了,先要把隱患消除掉,怎麼會讓它接二連三,連四連五,一直連到15,還要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我們來看西三環這15次的塌陷,黃色是我畫的西三環的線,大家會看到除了幾次是在密集區之外,有10次是相對比較集中,集中在這樣的一個段落,那麼接下來我相信所有人都在關註的一個問題也是到底原因是什麼呢,我們繼續觀察。
  解說:
  鄭州西三環快速化道路,今年4月底剛剛通車,三環快速化工程是2012年啟動的鄭州市重點工程,然而不到半年的時間,西三環為何會出現15次塌方,到底誰該為此負責?
  9月4日,在西三環連續出現10次塌陷之後,鄭州市政府終於成立了調查組,而此後各方對於全責的表態,則是引人深思。據《河南商報》9月4日報道,鄭州市建委設計處一名負責人表示,建委屬於建設主管單位,負責對西三環施工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進行監管,但地下管道的鋪設不歸他們管,他們已經要求西三環工程項目部,協調熱力、自來水、污水處理等相關部門,對塌陷事故現場進行勘測分析。而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則稱,市政屬於道路的修複和維護單位,但每起塌陷事故的原因不同,市政工程管理處也會通知相關部門前去現場進行勘測分析。
  秦某 工作人員 鄭州市政工程管理處:
  塌方無非就是兩個原因,一個就是當初施工單位建的時候回填不實。另外一個就是地下的水管,建設的時候破壞了,壓斷了,壓斷了以後水一流到土裡,就把下麵的土沖走了。
  解說:
  面對回填不實的質疑,負責改擴建工作的鄭州市三環快速化工程西三環項目部給予了否認,西三環項目部副總工程師高振波說,在三環快速化工程中,新建的橋梁和路面比例很小,坍塌的路段集中在中原路立交橋鄭上路立交橋路段,這些都是老路。
  鄭州市三環快速化工程西三環項目部副總工程師 高振波:
  地下管線比較多,原來和現在都有不密實、空洞的地方,在這個情況下,中原環保靠南側,橫跨西三環,在頂管過程中,肯定要擾動,有空隙,因為有了空隙,經過下雨,雨水會進入這個裡面,造成土層鬆動。
  解說:
  中原環保有限公司是鄭州市的一家供熱企業,今年5月到7月之間,在該路段進行了施工,對於頂管施工引發坍塌的說法,中原環保並不認同。
  中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西區供熱分公司調度中心主任何冰:
  一開始懷疑頂管有問題,現在整體看和頂管一點問題沒有。
  記者:
  怎麼看出來和定管一點問題沒有?
  何冰:
  這是常年的積水區,這是空洞,我頂管在地下8米9的位置,離坑面還有4米5,在這地表全都是實的。
  解說:
  面對質疑,中原環保稱,他們也曾組織專家勘察,在9月9日勘察完畢後,提交給鄭州市政府的一份報告中提到,在中原路西三環300平方米、深度1.5米-3米範圍內,發現疑似不密實區域34處,但此次勘探並未發現空洞。在眾說紛紜的局面出現後,
  9月19日,政府調查組發佈了塌陷事故的初步調查結果,對塌陷原因進行了初步的認定。一是中原環保公司在進行頂管施工時造成地下土質鬆動,二是中原路西三環口處於積水區,因雨水無法及時排除,便順著通信井蓋下滲,侵蝕疏鬆土質,造成塌方。而報告當中並沒有提到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罰。目前,鄭州市已經對破損的路面進行了修複,並將在9月底之前開展重點區域綜合整治,整治內容包括積水點改造、地下空洞探測治理、地下管網排查整治等。
  白岩松:
  其實當地的領導不可謂不著急,早就成立了調查組,而且也早就拍了桌子。問題是現在你找凶手,或者說找責任人非常的費勁,而且在這兒我還有個特別大的擔心。塌方了,把這個路面就趕緊修了,然後繼續要通車,但是如果真的接下來沒有徹底查明原因,再出現重大的塌方,並且導致人員傷亡的話,誰該負這個責任?而且想要問的是,你負得起這個責任嗎?  
  現在我們來看,初步調查原因,該路段屬於長期積水區,雨水無法及時排除,地下土質疏鬆;中原環保公司近期在改區進行頂管施工,擾動土體。當然了剛纔短片當中看到也會有一定的否定。
  接下來我們還是來連線專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是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李學軍,李秘書長,我一直就非常擔心,這又是一個面子和裡子之爭,其實裡子還存在問題,但是面子出問題就趕緊去修上。需不需要壯士斷腕,哪怕要停一段這種交通,也要把這個原因徹底查出來,你覺得這種方法可行嗎?難度很大嗎?
  李學軍:
  這種方法應該講是可行的。我想,第一,我們不講說光鮮的面子已經具備了這種很好的外觀條件,但是裡子的這種軟肋,仍然需要我們去關註。
  我們查清原因的這項工作,具體在多長時間內能夠落地、到位,把原因查明,分清責任,我想比如說管網的問題存不存在,管網造成的次生災害到了什麼程度,後期的施工是否是加劇了這種塌陷發生的可能,或者是加快了它的速度,我想這個應該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
  白岩松:
  對,我正好想問您這個問題,您恰恰用了“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我想我們需要再核實一下,秘書長,如果真的發自內心的要把這件事情好好地去查出來,從專業的角度來說真的很費勁嗎?尤其地下管線涉及部門很多,真的很難摘出來是誰的責任嗎?
  李學軍:
  這個應該容易做到。首先我們現有的技術條件,已經具備了可以查清地下管網次生災害隱患的這種能力。第二個,可能誘發這種塌陷出現的管網,無外乎這幾種輸送流體介質的管道。第三個,後期的施工加劇了塌陷的形成,這種責任是推不掉的。
  白岩松:
  其實秘書長,非常重要的剛纔幫著我們解析了,如果從專業角度,如果從壯士斷腕,哪怕要停一段路,真要想查清原因,又不是特費勁的,這讓我們松一口氣,我相信可能是當地的領導聽完這個也會松一口氣,關鍵是要做出什麼樣的決策,這個問題我們繼續觀察。
  解說:
  在中原路和西三環交叉口坍塌地點的東邊200米左右,有一棟三層的小白樓,這裡是鄭州市三環快速化項目西三環項目部,今天下午,一個緊急會議在這裡閉門召開。
  徐方方 《河南商報》記者:
  1點多開到剛剛5點20,參與開會的就是第三方的專家以及市政府成立的搶險辦。
  記者:
  第三方來自於哪些部門?
  徐方方:
  為了保證客觀,不受其他因素左右,他們不對外透露自己的單位姓名。
  記者:
  是不是今天其實也沒有一個對塌陷最終結果的判定?
  徐方方:
  沒有。
  解說:
  為何西三環路面接連坍塌,坍塌的深層原因究竟是什麼,發問的不僅是公眾輿論,還有鄭州市的有關領導。9月16日,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帶隊前往坍塌地點進行現場辦公,這是他三天內第二次趕往現場,在這次會上,這位副秘書長難掩氣憤,甚至還拍了桌子。
  徐方方:
  因為這個是非公開會議,一個參會人員帶給我的信息,當時有專家指出這個塌陷的原因,除外力原因之外還有人為的因素,指向了某一家公司,但是這家公司稱他們也請了專家,並且有數據,有圖片可支撐,(塌陷)跟他們並無直接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副秘書長有了這個態度,當時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秘書長情緒也是非常激動,態度就是說一定要嚴查,要追責相關責任人,並且提到說,比如說是哪個單位的責任,這個修複如果說要花5萬塊錢,就要加倍處罰,可能會處罰10萬。
  解說:
  要嚴查重處罰,事實上早在9月3日西三環路遭遇第11次塌陷之後,鄭州市政府就啟動了問責機制。9月4日,事故原因專家調查組成立,調查組成立當晚,鄭州市監察局就列席了當晚的緊急會議。
  徐方方:
  鄭州市監察局明確表示說,他們也在等待調查的結果,並且等待責任主體的劃分,這個責任主體一定確立,他們也針對相關的人員,履行他們監察局監察部門的責任,按照相關的規定,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
  解說:
  從9月4日調查組的成立,到9月19日調查組發佈坍塌事故的初步調查結果,但當中並沒有提到對相關責任方的處罰,面對15次的坍塌,到底誰該為此負責?
  徐方方:
  之前有專家拿過圖紙說,中原路西三環這個路口附近就有30多種管道,有新建的管道正在使用的,還有一些無名的無主的管道,包括老舊的廢棄的特別特別複雜。昨天問一個專家,我說你們一直說在查原因,難道這個原因就這麼難查,結果就這麼難出嗎?他說就是因為是深層原因要仔細找,他們要每天取土取樣對比,不同的土層可能含水量會有一個變動,根據這個變動他們來鎖定深層的管涌處到底在哪,這真的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
  白岩松:
  我想這會兒的確心裡非常著急,最後一個問題還是要問李秘書長,李秘書長,你覺得如果你要是鄭州的決策者,或者說你提的建議,此時此刻最應該做、最該做首先的一件事該是什麼?
  李學軍:
  就是要組織力量,把塌陷位置的原因搞清楚,在這個同時,一定要考慮保障相應的投入,建立起機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力度。
  白岩松:
  是否適合繼續通車?
  李學軍:
  繼續通車我倒不建議,應該停下來集中力量落實查原因、追責任的工作。
  白岩松:
  好,非常感謝秘書長給我們的建議。其實也理解當地決策者的一些難處,因為畢竟交通要道,每天車來車往,但是這裡所蘊含的隱患,的確在遠方的我們都感到十分的擔心和揪心。不止鄭州,全國的很多城市可能都面臨這樣的情況,道路和樓房像是面子,而地下管線像是裡子,但是如果面子很好,不註意裡子的話,就經常丟面子。只有不怕丟面子,認真地搞裡子,最後才真的有面子,但願這不是繞口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21fecw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